2015年国考面试当中的“月亮”你看见了吗

2015-03-17 11:53:15   来源:莆田中公教育    点击:
    编辑推荐 莆田公务员考试交流群:341185553
    中公教育专家在讲面试高分技巧之前先带大家看一个故事:

从前有个人,在深山潜心修炼多年,最后得道成仙,炼成了一双仙眼,能看见埋藏在地下的珍宝。国王听说此人后,既欢喜又羡慕,对大臣们说:“你们有什么办法能把此人留在我身边,让这双仙眼永远为我服务,这样我的宝贝就会堆积如山了。”有一个大臣自告奋勇,前去寻找仙人。他找到仙人后,把仙人的两个眼珠剜了下来,带去见国王,得意地说道:“我把仙眼带来了,永远留在陛下身边。”国王哭笑不得,大骂道:“蠢货!我是想要仙人帮我寻找宝贝,现在你把仙人的眼睛毁了,带两个眼珠来有什么用呢?”这是《百喻经》当中很经典的故事。很明显,这位愚蠢的大臣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。他把一种方法当做了这件事物的本质。关于这一点,佛家的一个很有名的比喻,说的就是这种人。有人问月亮在哪里?别人用手指着天上的明月,说道:“看,月亮就在那里。”顺着手指的方向,本来很容易就能看见月亮,但是有的人只看到了手指,以为手指就是月亮。

其实在公务员面试备考过程当中也是一样,中公教育专家发现很多考生在准备公务员面试时,看了许多有关公务员面试的书,积累了很多经典的套话和名言警句,或者上了一些面试辅导班,但在回答题目时,仍有一种感受:就是觉得自己答题时有很多套路的痕迹,答不出亮点,打不开思路。在正式面试的答题过程中,这种痕迹就更加明显,说不出有实质意义的东西,考官会很反感,一定不会给高分。很多考生也为此感到十分苦恼。这其实就跟前文提到的大臣一样,只看到了这件事物的方法(即“手指”),却不懂变通,思路僵化,抓不住事物的关键和本质(月亮)。正如禅语所说:“我用手指着月亮是为了让你们看见月光,如果你一味地看着我的手指,那又有什么意义。”

那么,怎么样才能通过一些正确的方法和准备,真正的抓住面试当中的“月亮”,而非仅仅停留在“手指”的层面上呢?中公教育专家先分析一下考生仅仅盯住“手指”的原因:

第一:对答题思路本身理解不够透彻,不能够将答题思路与每一道题目联系在一起,想当然的把每一种类型题目的“思路”当成是“套路”,并且形成了一种惯性思路,即:不能多一步也不能少一步,就是这种认识把答题思路僵化了,必然会出现套路化痕迹。

第二:答题中套路化语言太多,考生平时背了很多的套话和名言警句,但是在答题时只会生搬硬套,随口就来,不会结合题目,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见解,泛泛而谈,貌似口若悬河,实则空洞无物。让考官一听就觉得是假话、大话、空话、套话。

第三:答题时没有代入感,没有明确的角色定位,忽略了题目中所设置的情境,不能把自己带到题目中所给定的情境中去,答出的答案自然也就不切合题意。

那么,考生如何才能够越过“手指”,找到面试当中真正的核心——“月亮”呢?

第一:不要把答题思路看成是解答一切的万能钥匙,因为面试题是没有固定的答案标准的。答题思路可以帮助我们答题,但我们不要被它束缚了思想。答题思路就如同那个指向月亮的手指,它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月亮的方向,但我们不能全部依赖于手指,最终是要越过手指,看见题目的关键与核心。所以我们在答题时,开始是可以按照答题思路一步一步地去答题,当我们熟悉了答题思路以后,要深刻理解题目的重点内容,超越思路,谈出自己的真实见解,也就是答题的核心内容。

第二:在运用平时的语言积累的同时,也要注意其跟题目的关联度、切合度。我们适当地运用这些积累可以让考官觉得考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,但不是说每道题必须要运用这些话语。有些考生把这些话当成是万能的答题语言,每一道题当中都会去用,其实这样的语言说多了,而且不结合具体的题目进行适当的变化,会让考官觉得你只是为了答题而答题,没有把自己的真正想法和题目的关键内容答出来,只是个背书的机器而已。这样一来,答题的效果反而会大打折扣。

第三:要认真去理解情境性问题。答这类题时,考生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定位,同时要对题目所设置的情境有具体的了解,这样才能增强答题的代入感,这样的回答才能够切中要害。于此同时,也要注意自己的表达,语言和神情要有感染力,不要过于严肃,适当的交谈感的加入,或许更能打动考官,收到意外的效果。

总之,要真正做到拨云见“月”,考生需要在熟悉答题思路的基础上敢于打破常规,源于思路,同时也要超越思路,不要被思路所束缚,一定要灵活运用。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大家要结合具体的题目,做好角色转换,答题时运用个性化、生活化的语言,一定会看到面试中的“真月亮”。

更多莆田公务员信息请关注莆田人事


[责任编辑:魏黎明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