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2014年8月15日,昆明千年古刹盘龙寺首次闭门谢客,寺庙方面贴出告示称,当地县镇两级政府要将盘龙寺“商业化、公司化”,所以闭门抗议。
2、2014年年初,云南4A景区鸡足山全山寺庵同样闭门谢客,原因仍是抗议“挟佛敛财”、寺庙被商业化。
3、据悉,目前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、普陀山、峨眉山、五台山,都被地方政府及国企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。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已在股市上市十几年,国有独资的九华山旅游(集团)有限公司、普陀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,也在积极推动控股企业上市。
4、2014年1月份,中国佛教协会、中国道教协会分别发出倡议,倡议在全国开展文明敬香活动。
寺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,也是我们很多国人的信仰的源泉,但最近几年大量寺庙商业化的信息被曝光。经济发展对文化的冲击不言而喻。习总书记提出,要实现我们的伟大的中国梦,如何实现?难道真的只要经济大力发展就可以了?当然不行。从此精神文明的重要性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。如何真正做到两手都要抓,两手都要硬,确实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。
追根溯源:
寺庙需要发展本也无可厚非,大可像少林寺一样,有自己的一套发展理念,用一些零零散散的碎片最终构成了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传播,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真正传承的根本。其实早在2009年,我国多部门就明令禁止强拉或诱导游客烧“高香”。中国佛教协会则认为,“香火利益链”引起的过度商业化,损害了佛教清净庄严的形象。但为什么各地频繁出现寺庙商业化的丑闻呢?比如说昆明千年古刹盘龙寺首次闭门谢客,比如说今年江西南昌拟建南海行宫,“三庙合一、僧尼同寺”,再比如说天价香等一系列的事件逐步在显示地方政府的良苦用心。
原因剖析:
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:
1、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压力大,但某些地方政府的发展空间又有限,所以以“打造展示宗教文化场所”之类的名号,对寺庙活动“横插一杠”,其本质就是行政权越界,是对寺庙文化与宗教风俗的不尊重。这样久而久之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信仰将变得铜臭味十足。
2、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转型期,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世界的不断接轨,导致我们的利益心理越来越重,从而忽略了长远发展。一个国家没有了文化的传承和底蕴,那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。利益至上原则,拜金等等不良的社会心态推波助澜。
3、某些地方政府敢用利益侵蚀寺庙文化蕴涵,归根结底还是教权的不明确,相关的认定法律不够健全,民主机制还未能全面建成。所以就如江西南昌、昆明盘龙寺庙等事件明明寺庙主持及相关民众强烈反对,还是无法避免,说明申诉渠道严重堵车,某些地方政府官本位思想明显。
4、某些地方政府强迫寺院商业化,混淆了宗教场所、公共文化设施的定位与功能,损害了公众游览带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寺院体验质量。这也是发展定位不清的体现。
5、国人的心态变化,宗教古往今来多是我们心灵的归宿,但现在利欲横流,部分人把宗教当成一种消灾祈福的手段,所以为寺庙的商业化带来希望,也让部分政府看到寺庙的无限潜力。
何去何从:
追求经济增长绩效的思维下,地方政府往往视寺庙为发展旅游业的摇钱树和聚宝盆,习惯于“文化搭台、旅游唱戏”,以管理委员会等形式管理功德钱、信众捐款,纸火店、素食堂等,这为寺庙的发展埋下阻力,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。
一方面对于宗教的事务管理权政府需要明确定位,这样才能让地方政府不能过度干预寺庙的发展,同时对于地方政府的行为要予以监管,完善诉求通道,完善群众监督的力量;
另一方面需要转变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和经济发展观念,要走可持续的发展路子,别为了一时的利益断了我们中华文明5000年的根。
寺庙不是圈钱的跑马场,政府可以协调发展、统一管理发展,但要注意发展的度,要尊重寺庙文化、宗教礼制,也守住权力边界。如此,中国则兴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