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: 119118464
直言命题是公务员考试所有命题形式中最为简单的一类命题,但是它是我们学习整个命题的基础,也是我们学习逻辑的基础。中公教育专家指出,学好直言命题,对于我们解决各类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。
一、直言命题的含义与结构
直言命题即表达一个断定的命题。如:所有的女人都是爱美的;黑龙江不是江;马克思主义是科学……我们可以通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一下直言命题的结构:
中公解析:在这个直言命题中,“四边形”和“长方形”分别是主项和谓项,“所有”是对数量的限定,叫量项,“是”是连接主项和谓项的,叫联项。一个直言命题,主要研究的是A(四边形)和B(长方形)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,即研究A是(不是)B,以及有多少A是(不是)B的。因此,主要研究的是量项和联项。在一个直言命题中,主项和谓项的变化形式是多样的,而量项和联项变化单一,对一个事物的属性的界定也是通过量项和联项来界定的。直言命题的量项包括三种,即“所有、有些和某个”,联项包括两个即“是和非”,所以将量项和联项简单的排列组合就可以得到直言命题的六种句式,即:
所有…是…;所有…非…;
有些…是…;有些…非…;
某个…是…;某个…非…;
二、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
如果命题A、B满足两个条件:①A+B=Ω,②A∩B=Ф,此时,A和B互为一对矛盾。那么,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是什么呢?举个例子:所有人都是北京人。这个命题的矛盾是: (并非)所有人都是北京人,也就是至少有一个人不是北京人,即有些人不是北京人。所以,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,就是将量项互变,联项互变即可,也就是所有变为有些,是变为非即可。
利用矛盾主要解决两种问题,
(1)以真求假型,以假求真型(变矛盾)
提问方式:已知上述断定为假,以下哪项一定为真;或者已知上述断定为真,以下哪项一定为假。
因为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永远一真一假。(只要A、B互为矛盾,无论时空如何变化,A真B永远假,A假B永远真。)
例1:近年来,有个别地方出现孩子辍学现象,这与某些家长的认识有关。有些农村家长认为,反正孩子今后长大要外出打工,现在根本没必要上学读书。显然,这种认识是错误的。
据此,可以推出
A 有些长大不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有必要读书
B有些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有必要上学读书
C所有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都没有必要上学读书
D有些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没有必要上学读书
【中公解析】从问法可知题目问的是如果上述都为真,则哪个可以推出来,题干已经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,即要推出下列哪个是对的,这种涉及真假的考法,一般是考查矛盾命题。分析选项即题干,我们知道主项即“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”谓项即“上学读书”,在题干中找到主项和谓项分别在红色区域的两个句子中,先整合为一个直言命题即“所有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都没有必要读书”(题干没说有些的就默认为所有),为“所有…非…”的形式,矛盾关系为“有些…是…”。即“有些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有必要上学读书”。选B。
(2)真假话问题(矛盾法)
例:某公司招聘,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参加面试,面试结束之后四人对结果进行预测如下:甲说:“我们四个人都能进公司”,乙说:“我不能进公司”丙说:“乙和我都不能进公司。”丁说:“不会所有人都能进公司”
结果表明,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正确的,这两个人是:
A 甲和丙 B 乙和丁
C 乙和丙 D 丙和丁
【中公解析】四句话分别是甲:所有是,乙:“非乙”,丙:非乙、非丙,丁:并非所有是。可知甲和丁互为矛盾,必然一真一假,题干中说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的,那么在乙和丙中也必然一真一假,设丙真,则非乙,非丙,那么乙也是真的。此时有三句真话,不行,所以乙是真话,推出非乙。那么甲说“所有是”就是假的,那么丁是真话,由此可知,预测正确的是乙和丁。选B。